专家谈暑假研学旅行如何做好“研”与“学”
2023-06-15 11:05:08 新华网

随着暑假到来,研学旅行热度越来越高。日前,新华网就如何做好暑假研学旅行,采访了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高元衡、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和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

  开化县万名青少年走进钱江源国家公园研学教育活动(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近年来,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科普教育活动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大力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原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都涉及自然研学项目。其中,原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后建成了多个自然教育基地、研学线路、科普长廊等自然环境教育平台,并被授予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等。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则始终坚持“自然教育立园”发展理念,研学课程体系整体围绕古田山片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资源,系统设计和开发了一套科学严谨、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研学课程及其衍生品。


【资料图】

  对于国家公园如何做好自然研学,唐小平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产品设计:应该基于自然,走进自然,以自然观察和自然游憩为主,也就是以户外为主。二是师资构成:最好有保护地管理机构的巡护管理员,当地社区人员和具有野外经验的科学家组成。三是要基于自然研究,把研究成果科普化,讲好科学故事。

  学生正在用心探究树叶品种(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如今研学旅行机构越来越多,五花八门,部分研学旅行项目存在质量不高的情况。有的只研不游,变成了变相的异地辅导;有的多游少研,家长们耗费了远高于正常旅游价格的团费,研学旅行却成了普通旅游,令家长们担忧。

  针对上述情况,高元衡建议,学生、家长和研学机构在开展研学旅行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研学旅行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的贴合度要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二是研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相关性要强,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合适的职业方向和就业环境。三是研学内容的原创性和实践性要紧密,与本地自然科学、文化和历史的联系要突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和民俗。四是研学导师的专业性和资质要过硬,帮助、引导学生的研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五是要注意研学旅行安全,避免意外突发事件。

  学生研学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珍稀植物园(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刘俊说,在研学旅行、“双减”、劳动教育等实践育人政策导向的助推下,很多旅游企业纷纷转向亲子互动、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科考探险等教育内容细分领域,推动了旅游和教育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发展。如何深入挖掘旅游场景中丰富的实践育人价值元素,将其转化为教育性的内容体验,赋能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即赋予新旅游更多教育意义,是新时代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普遍面临的关键问题。

  学生研学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基地(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针对如何避免暑期研学旅行变成观光游,曾博伟说,一是尽量把研学旅行课程化。比如安排成一周或者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像有的地方做夏令营一样,把它做成一个课程化的内容,再具体去学习。二是暑期研学旅行有它的特殊性,一般说来时间会比较长,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三是暑期研学旅行距离可以更长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拓展视野、开阔眼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学旅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巩固课堂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成长, 塑造个人价值观。暑假是开展研学旅游的好时机,为了避免无效的研学旅行,家长、学生和相关机构应该做好研学功课,让研学旅行富有教育和旅行意义。

头条 · LIKE